代表委员一席谈 | 全国人大代表周斌走进《两会e事厅》聚焦湿地生态保护及绿色低碳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1 16:02浏览次数:

编者按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报道《两会e事厅》全媒体访谈。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走进演播室。他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在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的要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壮大绿色生态产业链,勇当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

点击播放视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盐城曾规划了百万亩滩涂围垦工程,但后来根据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生态保护的需要,考虑到这些地方是鸟类迁徙的重要栖息地,我们果断放弃围垦工程,选择了生态,选择了长远。这几年,我们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生态金名片,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理力量。

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让环境底色更亮,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美丽海湾、幸福河湖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盐城范例;努力让生态成色更足,我们塑优生态百里特色风貌,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壮大全景世遗、全链布局和全域康养生态产业链,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成为两山转化的实践样板;努力让发展特色更优,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勇当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


打好碧水保卫战构建水城共生城市形态


盐城依水而建、伴水而居、因水而美,据不完全统计,盐城全市有2.6万多条河道,所以我们有一个说法叫百河之城、万河之市。我们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通过治水、活水和乐水,进一步彰显水城共生的独特城市形态。我们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做好水安全文章。盐城地处淮河下游入海口、里下河腹地,是行洪走廊,治水任务繁重。为了确保饮用水安全,我们跨区域引入长江水,形成从水源头水龙头的供水体系,确保我们数百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此外我们加快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着力提升防洪、通航和生态等综合效应。

二是做好水生态文章。如果把大湖大河比作动脉血管,那小微水体就是毛细血管,我们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全部打通,形成了一个全市、全系统的治理。我们启动市区黑臭水体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被评为第三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的示范市。盐城有三条大河,通榆河、串场河和新洋港,是流经市区的三条主干河道。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发展,水体功能退化,我们全流域实施整治工程,建成近百公里长的生态景观带,千年母亲河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河。全市7630名河湖长尽心履职,每条河道都有了贴身管家,包括农村我们生态河道建了8000多公里,创成省市级的幸福河湖区域400多条,被列为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典型案例。去年全市国考断面、省考及以上断面、入海河流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实现四个百分百全Ⅲ类目标,优Ⅲ比例全省排名继续领跑。

三是做好水资源文章。盐城湿地面积占全省的27%,水资源丰富,滋养了全国沿海地区十分之一的物种。我们专门成立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东台条子泥、大丰川东港创成国家美丽海湾。在条子泥湿地,我们对一片养殖区进行生态修复,成为各种候鸟个性化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线路上的珍稀鸟类的候机大厅,被鸟类保护组织编号为“720高地。对湖荡湿地群,实施退圩还湿还湖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重现百万水鸟飞平湖的壮观景象。

第四是做好水文化文章。我们把水文化注入水环境治理中,推进水旅文融合,突出水文化遗迹保护、海盐历史文化挖掘、湿地文化弘扬,建好河湖沿线滨水广场、水上夜景等城市会客厅,串起淮剧小镇、珠溪古镇等文化IP,打造有文化情怀、人文关怀的幸福河湖。


充分用好绿电资源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盐城是首批,也是全省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省委、省政府在2022年就明确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对照上级要求和我们盐城自身的禀赋,我们感觉盐城有条件,也有责任在更多引领性、标志性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成效。

盐城的新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现在整个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600万千瓦,去年发电量超过了312亿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60.5%,丰沛的绿电供给为零碳园区建设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2023年,我们就落子布局,提出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五化并进,打造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国际合作的多维载体。目前我们在大丰、射阳和滨海分别试点3个零碳园区,分别围绕绿电+制氢、绿电+新型电力系统和绿电+冷能来进行多路径的尝试,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前不久我们和远景能源合作,以电为中心,围绕制绿氢、制绿醇、制绿氨,实现多轮转化的场景,努力打造我们在零碳园区先行先试的示范标杆。

绿色低碳是发展大事,怎样让绿色低碳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38年前,盐城珍禽保护区的驯鹤姑娘徐秀娟,为寻找走失的一只丹顶鹤不幸牺牲,成为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一个真实的故事》传唱至今,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盐城人,接力守护美丽家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集体行动。我们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示范建设,评选生态卫士、最美环境工作者,建设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我们黄海森林公园获评全国首家零碳旅游度假区,我们积极争取各类生态系统的碳汇贷,数额超过10个亿,在全省排第一位。

第二个方面我们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的场景应用。我们加快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特别是围绕绿色建材使用和产业链,积极争创国家级的建筑光伏试点城市,推动公共交通、出租车等清洁能源替代。目前盐城绿色出行的比率已经达到了72.5%,盐城一个绿色低碳科创园还建成了全国首家+AI”便利店和无人零碳便利店,市民获得减碳积分还能购物,让老百姓用生活化的方式来体验什么是绿色低碳生活。

我们也全面推动绿色低碳的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提出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今年9月份要举办第二届,我们将精心筹办好这场盐城与世界共议湿地与远方的主场外事活动,打造国际生态保护的交流窗口、绿色低碳发展的合作平台。

(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