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污染源定做“电子身份证”
近年来,镇江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镇江中心)秉持“科技治污、精准治污”理念,积极投身前沿技术实践,全力推进环境监测工作迈向新高度。借助数据模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精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监测体系。
物流园区如何“绿色转身”?
在句容宝华镇这个连接宁镇的走廊及物流中转枢纽,镇江中心监测团队运用“无人机巡航+数据模型分析”精准定位污染来源。经减排估算,物流园区减排空间较大,若实现叉车“全电化”,PM2.5、NOx、HC、CO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存在18.2吨的减排空间。为推动宝华镇物流行业绿色转型,镇江中心提出政策驱动,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绿色创新,赋能物流服务效能提升等5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深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依据。
污染源有了“电子身份证”
镇江中心依托GIS系统打造的“污染源全景地图”,将各类污染源信息精准整合,通过不同颜色、符号以及详细的数据弹窗,生动展示污染物种类、排放强度、变化趋势等信息,为大气污染溯源提供全面且直观的数据基础,在监测与治理环节间搭建起关键桥梁,助力精准治污。
大气监测“双子星”上岗
镇江中心还对运行十年的大气多参数监测站实施数智化升级,创新采用双体式架构——东、西两座智慧站房通过功能互补形成监测合力。两座站房形成涵盖190项监测参数的立体观测矩阵,东站房聚焦微观污染解析,配备四套精密系统;西站房主打颗粒物污染监测,搭载气溶胶激光雷达构建千米高空污染立体画像,PM2.5金属元素分析仪与PM1.0超细颗粒监测仪组成“大小颗粒捕获网”,辅以黑炭浓度追踪系统,形成从地面到空中的污染监测闭环。
下一步,镇江中心将持续提升数智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大气超级站的数智化功能。同时,不断完善和充实污染源一张底图,将“科技利剑”与“绣花功夫”相结合,织就严密的“蓝天防护网”,持续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