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豁免、先建后补…”南京12条里有干货!
近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送出一份优化营商环境“大礼包”——正式发布《进一步深化重大项目环保服务12条措施》,推出深化专班服务机制、探索开展“环评豁免”、试点实施“先建后补”等12条具体措施,以更大力度护航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走在前、做示范。
12条措施分为全面优化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加强保障三大方面,每方面各4条举措。其中,在全面优化服务方面,南京将继续深化专班服务机制,在生态红线、总量指标、环评审批、施工建设、环境信访5个保障组基础上,增设土壤事项保障组,各保障组各司其职、攻坚合力,做好重大项目环保服务保障。同时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各级各类项目服务台账,实施环评清单化管理,逐一建立服务信息卡。深化上下协同、提前介入、专班服务、绿色通道等机制,精准服务。
全面深化改革是此次发布的12条举措中的重点。据了解,新的一年,南京将探索开展“环评豁免” ,针对装备更新、清洁原料替代等两类项目探索开展环评手续豁免(即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或备案手续),符合条件的纳入排污许可管理。针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解决“卡脖子”问题等两类项目试点实施“先建后补”,即先行建设,在项目投运前取得环评批复即可。
此外,南京将继续深化“告知承诺”,针对联动改革的园区内符合条件的改扩建项目等4类项目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持续开展“打捆”审批,针对同一园区内的同类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研发等三类项目开展环评“打捆”审批,这意味着同类型建设项目在办理环评手续时,不再需要编制多本环评文件,而是只需合并编制一个环评文件,极大节约企业的编制费用和时间成本。
在全面加强保障方面,南京市对建设单位初次发生且及时改正的未依法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等5种违法行为,可不予行政处罚。企业在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十达标”要求的前提下,可不受夜间施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