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社会共治如何破局?苏州工业园区“声·惠·筑”的三维密码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5-07-03 15:26浏览次数:

生态环境部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名单中,苏州工业园区凭借“解码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破局路径”的创新实践脱颖而出,成为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典范。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环境立区”发展思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质、稳定向好,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志愿者+”的无限可能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生态环境部和中央社会工作部联合印发《“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要求各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汇聚全民力量。

而在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团队早已呈燎原之势。为了保护母亲湖阳澄湖,苏州工业园区沐风环保服务中心自2017年开始,累计组织300余名志愿者,扎根阳澄湖畔。他们发起阳澄湖水源地保护项目,聚焦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生态修复、车辆管控,开展建筑和生活垃圾管控、设置停车道闸系统、增加检查点位等行动,撬动园区从“清洁河湖”到“一湖共治”再到“幸福阳澄湖”的迭代升级,实现了母亲湖生态环境由“脏”到“清”再到“美”的持续转变。

沐风环保还联合社区、企业、高校,编制《水源保护手册》,开展30余场“禁捕政策宣讲”,清除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为阳澄湖的生态平衡保驾护航。如今,阳澄湖湖水越发清澈,周边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生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张伟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名企业河长。他发现公司附近的河道水质变差,河里漂浮着塑料瓶,便和同事们成立了护河小组。每周的垃圾清理日,他们穿着雨靴踏进浅滩,捞起沉积的废弃物;生产车间里,工程师们反复调试设备,让每滴废水都经过严格处理。如今,张伟一家三口都是环保志愿者,他们见证了园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看到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的迁徙候鸟、越冬鸟类越来越多。


“声·惠·筑”的三维密码


聚焦“社会共治”,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构建了“1+3+N”工作机制,精准落实了“声入人心、惠及民生、扎根厚土”的宣教理念。

“声”入人心,即说群众爱听的话,创新宣教形式。园区六年深耕“绘自然会环保”画信比赛,累计吸引超3万人次青少年参与;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环保志愿者,广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制作《环保玫瑰》《水韵园区》等短视频、H5互动游戏,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水八仙”环保IP,结合鸡头米采摘、水质监测打造沉浸式研学路线,让生态理念可感可知,“绿水青山,你我共守”品牌深入人心。

“惠”及民生,即做群众有用的事,共享绿色福祉。初夏的开放式景区、口袋公园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常态化开放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固废设施,年接待超2000人次,让环保设施成为科普课堂。推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普及,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是生态惠民最直接的体现。

“筑”根厚土,即构筑群众参与路径,汇聚磅礴力量。“1”统筹,由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多部门组建宣教工作小组,统筹资源,借势发力。“3”平台,依托“海棠花红·此间青绿”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搭建政企、社企、校企三大互动平台,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次,织密“四进”(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网络。“N”保障,制定《生态文明志愿服务计划》《对企培训计划》等制度规范,组建多元化“环保卫士”志愿团队,年均服务5000小时,培育“鸟类观察员”,联动EHS协会、社会组织,形成“政府搭台—企社牵手—公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环保卫士”构建生态共治新格局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创新探索“政府+社会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组建“环保卫士”志愿服务团队,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双轨并行的志愿服务体系。以东沙湖公园为核心载体,整合环保教育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资源,打造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公众参与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东沙湖生态公园内花红柳绿、满目斑斓。一旁的苏州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自去年6月启用以来,就成为市民和游客环保实践的热门打卡地。基地采用“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共建的方式,邀请专业社会组织苏州工业园区赤道社会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志愿者培育以及资源整合等工作,年接待量已突破2万人次。



针对青少年群体,园区推出“双友好”计划,将“环境友好”与“儿童友好”理念深度结合,让儿童以小主人翁的姿态观察城市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深入思考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搭建了一个环保‘生态圈’。”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园区将以企业职工、教师、大学生、科技工作者为核心,联合环保公益组织、专业社工机构,组建一支具备生态保护、政策宣讲、监督巡查等专业能力的“环保卫士”志愿服务队伍,将“环保卫士”模式推广至更多企业、社区和学校,让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目前,园区已成功孵化3个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