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白马大沟”蝶变“致富湖”

发布时间:2025-07-07 10:51浏览次数:

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


大家看这是青头潜鸭!它被誉为鸟中大熊猫,从201910月首次记录到它在白马湖活动,我们已连续6年捕捉到青头潜鸭的身影。淮安白马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品宣外联项目部主管杨帆介绍说,此前,综合科考人员还记录到一只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的杂交个体,并在此区域首次观察到白眼潜鸭带领幼鸟活动,确凿证实了白眼潜鸭在白马湖的繁殖行为。

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让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到白马湖,有些从过客变成了常客,甚至在此安家落户。过去的白马湖曾因过度围养导致水质恶化,是当地村民口中的白马大沟2010年以来,淮安大力实施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四湖工程,推动湖区生态系统性修复。

累计清退养殖面积约14.15万亩,妥善安置3319名专业渔民,全面整治10条入湖河道……“控源截污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推动碧水归来。


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


监测显示,白马湖湿地公园现有维管植物316种、鱼类69种、鸟类210种,其中包括青头潜鸭、黄胸鹀、东方白鹳、猎隼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和3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在白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区旁,千亩淮安大米示范田生机盎然,一株株优质水稻长势喜人。


白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区


我们种植有机水稻之前,要先种植一季紫花苕子。淮安市文旅集团(白马湖公司)副总经理许成说,紫花苕子不光生物产量高、适应性广,还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这是其他绿肥植物所没有的。

这一细节正是淮安大米白马湖示范种植基地种植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淮安大米白马湖示范种植基地为清淤弃土堆积而成,其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普通土壤的两倍,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为水稻灌溉提供了充足养分。”  

许成说,种植过程遵循严格的有机农业标准,拒绝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采用天然绿肥、生物防治等方法,生态友好型的耕作方式,造就了淮安大米的优良品质。

目前,白马湖6个弃土区,可种植面积约4000亩。主要实行稻麦轮作,预计水稻年产量将达到400万斤、小麦年产量达400万斤,将实现年产值800万元左右。

从种子到餐桌,依托白马湖片区优良的生态环境,淮安打造的清淮香”“淮香粳”“汉耕系列优质生态大米已入驻商超及电商平台。


市民游客在白马湖边休闲娱乐


在生态修复基础上,白马湖片区还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精心打造向日葵的故事等生态景区,创新推出亲子马拉松、星空音乐节、鸟类保护研学等主题活动,年接待游客突破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6300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户居民增收。

近年来,淮安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将白马湖打造成为绿色高地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示范项目,成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致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