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1·06” 污染环境案告破
近期,扬州邗江区成功侦破“1·06”污染环境案,彰显出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合力。
惊现废酸泄漏,迅速响应处置
2025年1月6日17时34分,邗江区竹西街道江平路和运河路交叉口(施工中),一辆槽罐车发生废酸泄漏。路人敏锐察觉危险,迅速报警。扬州市、区两级相关部门闻警而动,应急处置行动争分夺秒即刻展开。
扬州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启动行刑衔接机制,火速奔赴现场。经勘查,涉事车辆装载约30吨不锈钢酸洗废酸,主要成分是废硫酸和少量氢氟酸,来自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紧张的24小时内,相关部门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泄漏的废酸全部被安全截留在事发点路面和城市管网内,未流入周边河道,随后全部得到妥善安全处置。
深挖非法利益链,严惩污染黑手
事件发生后,扬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迅速联合开展专案调查。随着深入调查,一个为躲避环保部门监管、精心勾连形成的废酸非法处置利益链逐渐浮出水面。该公司为降低成本、逃避监管,形成一条隐秘而危险的非法利益链条。
他们在山东多地分别购置罐车、货车各1辆,专门用于运输废酸至扬州、盐城等地,进行多点位非法倾倒。为掩人耳目,他们采用大车停靠偏僻处,小车少量多频次接驳的隐蔽方式,妄图逃避监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经初步认定,该案嫌疑人非法倾倒酸洗不锈钢产生的废酸达9车次,总量超200余吨。这些废酸中不仅含有硫酸、硝酸、氢氟酸等强酸物质,还富含铬、镍等重金属,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破坏作用。
目前,该案已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其中逮捕6名,取保候审11名,一举打掉3个犯罪团伙,案件已诉至检察机关,等待这些污染黑手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强化监管,织密生态保护网
一直以来,扬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固废非法处置、危废倾倒、非法排污等主观恶意较重的违法行为秉持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为了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生态环境部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常态化开展 “打废” 行动,运用大数据、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倾倒行为,斩断违法利益链条。同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通过各种方式举报非法倾倒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对每一起信访举报都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接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核实,一旦查实,立即依法立案查处。对于涉嫌犯罪的,迅速启动与公安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固定证据,从速查办,绝不姑息。
在部门联动方面,扬州市邗江生态环境局与公安、检察部门建立紧密的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特别是在危废处置、非法倾倒工业废液等违法行为的打击上,三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强大合力。在日常工作中,邗江生态环境局还积极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要求属地政府加强对辖区内市政管网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尤其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交界等重点区域以及夜间、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加大网格化巡查力度,保持高度警惕,防止非法倾倒事件的发生。
此外,生态环境部门大力推动信息化监管,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全面推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制度,让危险废物转移过程全程可追溯、可监管,有效堵塞监管漏洞。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生态环境部门还注重源头管控与宣传教育,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督促其依法依规处置危险废物。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宣传等多种方式,普及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和法律后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1·06”污染环境案的侦破,是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协同作战的成果,也是对所有环境违法者的有力震慑。在未来的工作中,扬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监管执法,加强部门联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以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