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澄霁|三季度江豚调查记录到8对母子、34群次、超百头次

发布时间:2025-08-13 15:57浏览次数: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锦绣。江苏大地的山水风光,见证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成效。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江苏牢记 “环境美” 的重要使命,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领域。如今,江苏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值此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特别策划——“山水为邻”和“山水澄霁”栏目,聚焦江苏生态环境之变,展现人与自然的综合叙事和 “美丽江苏” 建设的辉煌成就,讲述江苏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那些动人的奋斗故事与绿色奇迹。

2025年8月4日至8月10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泰州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采用船只目视调查法开展了三季度长江江苏段全线长江江豚种群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7天,航行里程超860公里,共观测记录到长江江豚34群次、超百头次,与2024年同期观测基本持平。尤为振奋人心的是,调查中清晰观测到8对母子豚同游的珍贵画面,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持续向好。


多点开花,母子同游印证自然繁衍活力


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江苏段的“江豚乐园”多点开花。南京江豚保护区、镇江豚保护区等核心区域持续发挥生态屏障作用,均观测到超20头次江豚活动;扬州三江营、镇江雷公咀江段的江豚身影同样活跃,而张家港常阴沙江段更是发现20头江豚集群巡游的壮观场景,成为本次调查中单群次数量最大的观测记录。这些密集出现的“微笑天使”,印证了长江禁渔、生态修复等措施在江苏段的扎实成效。



8对母子豚的现身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持续向好的关键信号。幼豚数量是评估种群健康与繁殖潜力的核心指标,如此高频次观测到母子豚,有力证明江苏段江豚栖息环境质量改善,种群繁衍态势良好。



科技助力,环境DNA深挖潜在栖息地


除目视调查外,调查人员也采集了环境DNA水样,后续将在实验室开展系统分析。监测人员通过这项技术,精准定位江豚潜在分布区,绘制更完整的江豚活动热点图谱,为针对性保护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长江江豚的种群动态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实施,从十年禁渔到水域污染治理,从栖息地修复到航运生态管控,一系列组合拳让长江江苏段生态持续改善。此次8对母子豚的发现,不仅传递着生命延续的喜悦,更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