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退水监测精准定位总磷来源 数字赋能守护太湖一池碧水
“退水流向哪里,污染物就追踪到哪里!”今年入汛期间,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联合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通过“例行监测+加密布点”双轨模式,对太湖上游常州地区农田退水开展全方位“体检”,利用科技手段精准锁定总磷污染来源,为流域农业面源治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精准溯源:多维度监测织就“天罗地网”
为摸清农田退水污染规律,在省中心指导下,常州中心通过构建“例行监测+加密布点”的监测网络,系统汇集各类相关信息,对区域内农田退水进行跟踪监测溯源,确保问题症结找得准、查得实。在太湖上游常州地区布设6个农田退水监控断面,覆盖常州境内武进、金坛两大主要农业种植区,每月跟踪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变化。针对例行监测发现的武进区总磷相对突出问题,专门于入汛前增设30余个加密断面,先后开展7次专项监测,跟踪捕捉总磷偏高区域的农田、菜地、果园退水污染特征。在评估例行监测和加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域内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降雨量数据及施肥排灌信息等,动态分析污染物迁移路径。
图 农田退水监测现场
数据揭秘:果园退水现出“真身”
结合监测综合分析结果,在常州中心和省中心的合力研究下,太湖上游常州地区农田退水总磷污染“密码”得以成功破解:武进区加密断面总磷、总氮浓度均值达国省控断面的1.9倍和1.4倍,Ⅴ类、劣Ⅴ类断面集中在雪堰镇果园区域。武进区果园面积与稻田面积比达0.91,远超周边地区,且亩均施肥量高、有机基肥使用普遍。果园土壤疏松透气、排水快,导致退水迅猛且氮磷浓度高,成为下游国省控断面总磷超标的“隐形推手”。
监测赋能:三招支撑精准治理
基于监测溯源成果,常州中心与省中心进一步研究提出“监测—治理”的对策建议,让数据真正转化为治理动能:一是动态布点“追根溯源”。根据降雨量、施肥周期调整监测点位,重点监控果园退水,实现污染源“早发现、早干预”。二是源头管控“双管齐下”。一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科学配方施肥,从源头上减少农田退水水量和污染物浓度;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改造农田排灌系统,提升退水拦蓄和循环利用功能,减少污染物直接外排。三是数智平台“集成应用”。联合农业、气象、水利部门共享数据,推进农田退水排放量、迁移转化率等数字模型研究,为“感知太湖”数字化平台提供决策依据。
从“凭经验治水”到“用数据说话”,太湖流域正通过精准监测撕开农业面源污染的“口子”。当科技之眼聚焦田间地头,当部门协作打破数据壁垒,退水不再是无处可查的“隐形污染”,而是可管可控的“清水之源”。这场守护太湖的“田间战役”,正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